2010巴達山大樹茶
巴達山茶葉的口感類似布朗山茶區,舌面後段與上顎後段微苦澀,上顎中後段有特殊氣味。
茶湯香滿于喉舌,古稍長,微澀。第三泡以後漸顯柔順細滑感,舌面收斂後出現涼感。巴達山位於勐海縣西部,與緬甸僅一江之隔,這裡是布朗族與哈尼族聚居的地方。巴達山地,北連西定山地,南與打洛鎮毗鄰,東北是猛遮壩子,東南是猛岡山地,面積為316.21平方公里。在巴達山地的小黑山,有連片的野生茶樹生長,其中有被譽為“茶樹之王”的一株野生茶樹高34米,主幹圍粗3.8米,直徑約1米左右,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一株野生茶樹。據專家測定,這株野生茶樹有1700多年的樹齡,主幹分為並列5枝呈手掌形。據考證,巴達野生茶樹和千年“茶樹之王”的發現,使得這裡成為了一個誘人的地方。此外,在巴達山還可以觀賞珍稀植物,體察哈尼風情。
巴達山有豐富的野生茶樹資源,也有大面積人工栽培型古茶園,野生古茶樹主要分佈在賀松大黑山,人工栽培型古茶園主要分佈在章朗、曼邁兌、曼帕納等各個布朗族村寨。
巴達山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晝夜溫差大。巴達古茶園最多的是章朗,古茶園分佈在寨子附近的樹林裡,有近千畝之多。巴達山的名寨,包括章朗、猛邁、賀松。
巴達山古茶園是西雙版納州野生古茶樹資源最集中的區域,主要分佈在章朗、曼邁、曼帕納等布朗族寨。巴達曼邁古茶山位於猛海縣西部,東接猛遮壩,南接打洛,西隔南覽河與緬甸相望。
巴達山普洱茶特點葉片橢圓形,葉面隆起,葉身背弓或內折,葉質軟,葉色黃綠,葉尖漸尖或尾尖,葉基楔形。